更新时间:2022.08.20
一般情况下,刑事上诉不可以减刑。减刑适用于已经被判处刑罚,且已经开始执行的犯罪分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虚假诉讼罪是单行为犯,实行行为只有“提起”民事诉讼,而非“捏造+ 提起”;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
这些情况下交警应该回避: 1、交警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
有以下情况的,可以诉讼离婚: 1.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的。 2.双方要求离婚,但是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 3.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4.双方是在国外或港、澳、台登记结婚的
如果一方当事人遭遇了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重病、工伤、交通事故等情况)发生,不能参加诉讼的,应当中止诉讼。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同的诉讼,诉讼中止的情形是不同的,刑事诉讼中止的情形包括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被告人脱逃的等。
一般情况下刑事羁押审查是审查逮捕工作的延伸,在适用逮捕措施时,既要捕前审查,也要捕后审查。启动可以分为依职权启动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启动。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证据有下列八种: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法律概念为审判、检察、侦查人员等由于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的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因此不能参加办案。
回避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与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刑事回避制度适用人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30、第31条和最高两院解释,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
刑事诉讼中以下情况下构成不起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