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行政诉讼中,由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即行政机关要证明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合法的。下列情况下,原告需要提出证据证明:起诉被告不作为的,应当提供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要提供损害是因行政行为造成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公诉案件的证据应当在收到起诉书后,指定审判员审查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身份、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犯罪事实、危害后果和罪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等是否明确等内容。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行政复议范围关系是: 1、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大于行政诉讼范围。 2、属于行政诉讼范围的,全部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3、行政诉讼审查的是具体行政行为和违法行政行为,行政复议除了上述两种,还可以附带审查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
可以。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
民事诉讼状证据的规定是: 1.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2.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3.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
行政诉讼中确定被告的方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等。
《行政诉讼法》中的时效期间解决的是行政起诉能否进入司法实体审查的问题,起诉期限应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一般是六个月。
对于行政诉讼中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的选择如下: 1、一般地域管辖采取了“原告就被告”原则; 2、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仍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
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授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并必须指出谁是被告。如张某的营业执照被吊销,被告应是吊销其执照的工
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授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并必须指出谁是被告。 3、必须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确切的事实依据。
1、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是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3、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 4、符合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原告应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所谓“事
行政诉讼案的起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原告合法。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被告合法。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授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并必须指出谁是被告。如张某的营业执照被吊销,被告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