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1
行为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若是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侦查挪用公款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正确认识行为人是否具备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资格; 二、要正确判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三、要正确判断行为人挪用公款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的数额标准:挪用公款金额一百万元以上;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 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
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减刑的适用对象,只有刑罚种类的限制,而没有刑期长短和犯罪性质的限制。只要是被判处上述四种刑罚之一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行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是重罪还是轻罪,是危害国家安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行为人挪用公款的,其定罪量刑为,构成挪用公款罪,量刑规定:行为人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 3.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行为人挪用公款后又归还的,若其归还公款的行为在挪用行为的三个月之后作出,或公款被其用作盈利行为,则依然构成犯罪。《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
达到立案标准的挪用公款的行为会判刑。如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应当立案追诉。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因犯挪用公款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符合减刑条件的,可以减刑。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
村长挪用公款应当是构成挪用公款罪,构成该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触犯挪用公款罪符合减刑条件的可以减刑。因挪用公款罪被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规定条件的,就可以进行减刑。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受刑人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相对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