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4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伤赔偿中,造成一般伤害的应该赔偿的项目有:医疗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住宿费等;造成伤残的,还应该在此前的基础上,加上工伤期间的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如果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协商一致,或者工伤职工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行为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辞退工伤职工,当然这当中不包括一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的工伤职工。
首先劳动者应当提供证据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其次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在事故中受到了伤害,再次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工伤事故是在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发生的,最后应当提供劳动者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需要个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
工伤赔偿需要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伤残等级鉴定)两个程序后,才能赔偿,由于存在地区间差异,拿到赔偿的时间也不同。 首先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不申请工伤认定,就无法通过工伤获得赔偿,如果单位三十日不申请,职工个人就必须在受伤
不是。劳动纠纷仲裁采取一裁终局的情况只有: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劳动者在还没有解除劳动合同时就找工作是可以的,但用人单位明确禁止的除外。同时,用人单位虽未明确规定不得同时另行工作、但劳动者的另行工作行为已影响本职工作的,或劳动者的另行工作行为虽未对本职工作造成影响但单位知悉后已经责令其停止、劳动者拒不改
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有工伤的职工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的,可以开除;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除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通过辞职解除;用人单位存在违法情形时单方面解除。 员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的,需要双方出于真实意思表示协商一致解除,由员工提出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员工通过辞职解除的,在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并未规定员工旷工多久,公司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可以自行制定相关员工管理制度。故单位将旷工一定时间规定为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并不违法,此时单位可以向劳动者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