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
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主要是: 1、不可抗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的。
诉讼时效的中断的情形有: 1、提起诉讼; 2、申请仲裁; 3、申请支付令; 4、申请破产; 5、申报破产债权; 6、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7、申请强制执行; 8、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告知参加诉讼。 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根据《民法典》规定,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如下: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诉讼时效中断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限内。
因为欠条产纠纷,诉讼中断的情况为: 1、提起诉讼; 2、申请仲裁; 3、申请支付令; 4、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5、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6、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7、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形如下: 1、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2、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发生仲裁时效中断时,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
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
一、提起诉讼。 二、申请仲裁。 三、申请支付令。 四、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五、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六、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七、申请强制执行。 八、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九、在诉
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 1、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 2、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也可以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一般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耽误起诉期限;公民死亡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终止;或者上述主体被行政机关、其他人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