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民事诉讼时效改为三年。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三年。民事诉讼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
对于民事诉讼时效3年的内容: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事诉讼下列情形可以中止诉讼: 1、一方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与诉讼; 2、一方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担人的; 4、一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参加诉讼的;
申请执行人有权委托代理人,被执行人也应当有权委托代理人。在法院执行过程中有违法侵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委托代理人有权代被执行人提出异议、申诉等。 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受当事人授权的约束,委托代理人只能在当事人的授权范围内代理当事人行使
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第27条是,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不予受理: 1、当事人对生效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 2、当事人申请再审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的; 3、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限内正在对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根据以上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造成受害人伤害的民事赔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包括: 1、公民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2、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3、上述主体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4、法律另有规定
医疗事故赔偿费用中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法律规定的其他费用。确认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方式解决民事赔偿纠纷。
普通公民不允许作为诉讼代理人。由于代理人要在诉讼中享有为当事人辩护的权利,因此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要对自己的代理诉讼行为负责,不具备法律常识的公民,不仅不能帮助案件的审理,还会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
1.立案,提交起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 2.庭前准备,被告收到民事诉状后15日内提出答辩意见,法院收到答辩意见后会送达给原告; 3.开庭审理; 4.裁判,案件经过审理后,审判人员会根据庭审查明的情况,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结果。
第二种形态共21项。包括: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等2项党纪轻处分,行政警告、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行政降级等4项政纪轻处分,以及取消荣誉称号、撤销政协委员资格、终止(罢免、撤销、责令辞去)人大代表资格、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取消(罢免)当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