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6
需要具体分析,首先需要先进行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认定为工伤就会获得赔偿
员工在岗位工作时出现失误,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则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来赔偿;单位可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作为赔偿,但每月的扣除额不得超过员工月工资的20%。
1、工作中误伤工友,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2、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工作中误伤工友,工友认定为工伤的。职工的行为是职务行为,职工不承担赔偿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责任; 3、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
工作中受伤,属于工伤,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获得工伤待遇。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赔偿的范围,主要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关系解除的,涉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发生工亡的
可以申报工伤,做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伤残等级要求赔偿,也可以直接起诉包工头、工地承包商,鉴定伤残等级,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
首先进行工伤认定,再依据损伤程度评定伤残等级,以确定工伤待遇。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解除劳动关系的,还有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一次
工作中猝死,符合以下情形的,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的事故伤害;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4、患职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误工费赔偿即原工资福利待遇,由单位按受伤前的月工资标准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后,最长期间不超过24个月。对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单位应当按照其实际减少的损失计算误工费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轻微工伤指的是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但是具体的赔偿标准,需要根据伤者原本的工资、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等决定。除了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康复治疗费等赔偿,条例中规定了不同额度的赔偿费用,主要根据工伤伤残鉴定结果,确定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