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8
交通事故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医疗费; 2、住院伙食补助费; 3、误工费; 4、护理费; 5、交通费; 6、住宿费; 7、营养费; 8、残疾辅助器具费; 9、残疾赔偿金; 10、被抚养人生活费; 11、死亡赔偿金; 12、丧葬费
交通事故认定书下来后,赔偿这些费用: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进行确定; 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3、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4、护理费以及住宿费等
交通事故认定书下来后,什么时候赔偿由当事人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调解或者向法院起诉。 1、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由一方导致的交通事故,应当由造成交通的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3、如果对
依法律规定,交通事故判决书下来可能十天能拿到赔偿,具体的赔偿期限一般会在判决书之中注明。对于可以获得赔偿费用的受害者来说,若是发现对方并没有在判决书之中限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支付义务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请求。
儿童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由医学会组织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纠纷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申请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
无法确定事故责任应当有以下主体赔偿: 1、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事故,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 2、不足部分由各方当事人按照过错比例赔偿,无法确定过错责任的按同等比例承担责任;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推定机动车方承担全部责任,机动车一方
从理论上讲,汽车交通事故的当事各方都可以成为民事赔偿的主体。 但是,在实践中,非机动车、行人、乘车人一方多为受害主体,为赔偿请求权人,机动车方常常是施害主体,为赔偿义务人。因此,确定民事赔偿的主体实质就是明确机动车方具体的赔偿义务人。
交通事故赔偿拖欠不还一般会经过如下流程协商解决,可建议肇事方尽早处理,讲明如果起诉,其败诉是必然的,并且如果仍拒不执行,将会收到法院的强制执行。
交通事故赔偿后,仍然可以起诉。虽然赔偿协议是合法有效的,是不能反悔的。但如果双方当事人的任何一方,认为签订赔偿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或者存在欺诈、胁迫的手段签订的,都可以起诉要求撤销赔偿协议,由法院重新按照规定进行判决。法院如果查
受害人就交通事故向责任人进行索赔的,所需要的具体证据种类包括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费用票据及证明材料;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伤残鉴定报告等。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