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9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可以中止诉讼,有继承人表明继续诉讼的,恢复诉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民事诉讼法开庭方式有: 1、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开庭审理是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阶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
民事诉讼流程: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
法院对以下情形的刑事申诉案件应重新审判: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等。
交通事故的案件审理中注意下列问题: 一、确立多元归责原则; 二、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方法; 三、适用过失相抵原则的范围、条件; 四、危险责任的考量; 五、关于免责事由。
不公开审理也要公开宣判,根据法律规定,不论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判。有的案件出于某种利益的考量,人民法院可能会不公开审理,比如,有关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
刑事与民事区别包括: 1、违反的法律不同。刑事犯罪违反的刑事法律,民事违法违反的是民事法律; 2、社会危害性不同。刑事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则要小得多,不是严重社会危害性; 3、责任后果不同,刑事犯罪的后果
可以,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可以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但下列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提请减刑的; (二)提请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或者减刑幅度不符合一般规定的; (三)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度高的; (四
离婚案件是可以公开审理的。根据法律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的案件,应当公开进行。而离婚案件如果当事人没有申请不公开审理的话,会公开进行审理。
民事诉讼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有: 1、必须出庭的当事人和其余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不出庭的; 2、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的; 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出庭、获取新的证据、重新辨认、勘验或者补充调查的; 4、其余应当延期的情形。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以下这些: 1、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完全辨
我国民事诉讼主体包括人民法院、原告、被告和第三人。通常所提到的民事诉讼主体,是指第二类的诉讼当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诉案件中上诉人、被上诉人,合格的当事人直接关系到诉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