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0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外出,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需经执行机关批准。取保候审期间不可以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可以折抵刑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
取保候审后可以提起公诉,或者继续侦查,因为取保候审并不代表着不会判刑,所以对于案件证据不足或者还未侦查完的案件公安机关还可以继续侦查的。 或者对于证据不足、事实模糊的,可以对其进行无罪释放。对于需要追究责任的,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至检察院,
犯罪嫌疑人在申请取保候审之后,是不会被自动取消的,仅可以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解除。《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
一般情况下,判刑之后就不能取保候审了,取保候审只使用于判决之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
酒驾取保候审可以判缓刑,只要其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取保候审的符合相应条件就可以判处缓刑: 1、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
被取保候审与被判处缓刑,两者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当事人是否能被判缓刑,关健要看是否符合宣告缓刑的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取保候审是一种对于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所实行的强制措施,与最后的判刑无太大的关系。只要符合判缓刑的条件的,都可以判缓刑。 判缓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
取保候审是不会算在刑期的,取保候审并没有限制人身自由,只有被羁押的时间才会算入刑期。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罪犯,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的日期可以折抵刑期。
取保候审期间不算刑期,只有刑事拘留、逮捕在看守所羁押或者监视居住算刑期,可以折抵刑期。 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才能折抵刑期,而且取保候审的人并不属于被羁押的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批捕后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但需要嫌疑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才可以办理: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