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3
行政诉讼一审判决有五种。 (一)驳回诉讼请求 适用情形: (1)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 (2)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 (3)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4)被诉行政行为
医疗诉讼原告是患者,如果患者死亡的则患者的全部继承人都是原告。法律规定,原告只有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才会符合人民法院立案条件。
行政诉讼中享有原告主体资格的包括: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相应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如果相应的法人、组织终止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原告的主要权利有:起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提供证据和申请证据保全的权利;申请回避权;补充变更诉讼请求权;申请财产保全和先于执行的权利;申请强制执行权;申请撤诉权;上诉权;申请查阅补正庭审笔录权。
如果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人数众多,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列明代表人为原告,并表明其他人的身份。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1、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 2、遵守法庭纪律秩序,服从法庭指挥的义务 3、对生效的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必须履行。
原告撤诉不会算被告胜诉。撤诉的会被看作自始至终没有提起诉讼。原告撤诉,意味着原告不再起诉被告,只是说明这一诉讼行为的终结。不涉及到其它权利、义务的变更。
原告撤诉并不意味着被告胜诉,只代表诉讼程序的终结。撤诉之后相当于诉没有发生,但原告还可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胜诉只能是按照正常和法定的诉讼程序至法院作出原告胜诉的生效判决。
一审是法院对民事诉讼案件最初一级的审理。二审是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二次审理,再审是对发生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进行纠正的审理。终审是指法院对诉讼案件作出的审终审判结果。
第一次起诉离婚被告没来第二次不一定判离。起诉离婚满足夫妻关系破裂后才能判决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解无效的,允许离婚: 1、重婚或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
民事诉讼中原告资格,指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特定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法律地位或充当的法律身份.民事诉讼中对原告资格规定为: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被告; 3、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审计报告和审核报告的区别: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约定,履行了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责任约束力最强的报告。例如对社会公信力要求很高的上市公司、国家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审计,必须出具审计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计人员对公司的帐表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