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9
用人单位违反相关法律,劳动者可发起劳动仲裁。员工工作期间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虽然没有书面劳务合同关系,但员工在公司上班依然形成事实上劳务关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
不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终止。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如果用人单位同意续订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可以到劳动局举报公司,进行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动争议,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
公司应该及时和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忘记签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未签劳动合同时,自用工之日满一月起至未满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
你这样的情况,已超过了申请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时效; 1、视为劳动报酬,劳动关系存在期间,无时效;最长支持11个月的;比如青岛,重庆个别区个别地区; 2、视为惩罚性质,具有1年时效,从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公司违法裁人,其实是隶属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该支付两倍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的准则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2年支付一个月薪水的准则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2年的,按2年计量;不满六个月
公司应当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并且向劳动者支付未签劳动合同时,自用工之日满一月起至未满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若单位不支付,可以收集能证明和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向
签了劳动合同就意味着,劳动合同要发生法律效力。这时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没有通知用人单位直接走人,劳动者造成单位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
虽然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成立之后就会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成立的合同,都能够具有完整的法律效力。严格意义上,签订合同时候发现上当,包括以下情形:1、第一种就是被欺诈的情形,也就是说,对方当事人以虚假的身份或者能力表示,导致自己相信他的虚假权利外观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