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4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对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连续犯罪是指对几种可以独立构成犯罪的行为。因为它们是基于一个总结的意图,属于同一行为的反复连续实施,触犯同一罪名,以一罪论处的犯罪,其实质性数罪作为判决中的一罪论处。连续犯的特点是: 1、连续犯几次犯罪的,每次犯罪都可以单独构成犯罪。而非行
故意犯罪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事件,因而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故意的类型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直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给国家、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给国家、公共财产、
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是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如果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及以上的,可构成诈骗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电信诈骗罪的判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
有区别,保险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虽然保险诈骗在客观方面也利用了合同关系,但却仅限于保险合同,而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范围则要广泛的多。在犯罪客体方面保险诈骗罪所侵犯的
是否属于诈骗要看是否符合诈骗的构成要件。诈骗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
保险诈骗罪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保险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造成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保险诈骗罪有如下的行为表现: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2、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3、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4、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等。
在法院判决生效之前,犯罪嫌疑人被羁押之后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帮诈骗犯转账获利可能构成诈骗罪的从犯,判刑需要根据实际案情决定。 诈骗罪的量刑有三种情形: 1、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