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7
行政管理主体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行政管理主体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
(1)执行具体法律规定事项,即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2)实施宪法规定职权事项,即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3)全国人大授权事项。
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
行政执法程序的主要制度: 一、听证制度; 二、信息公开制度; 三、说明理由制度; 四、阅览卷宗制度; 五、行政协助制度; 六、管辖制度; 七、证据制度。
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主要有下列种类:给予违法行为人警告、通报批评;对其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吊销其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以及行政拘留等。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 (1)通报批评; (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4)返还权益; (6)停止违法行为; (7)继续履行职责; (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 (9)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 (10)行政赔
“行政法主体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地方性法规由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
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所以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但是因为中国的人口众多,我国会选出人民的代表去表达人民的意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