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5
立案后一般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但是公安机关处理治安案件一般应在三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 1、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自受理之日起不得
应在7天内立案。一般情况下,7个工作日。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投诉、申诉、举报和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的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特殊情况下,15个工作日。即在线索材料所涉及的情况复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难以在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处罚法》立案的规定为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符合立案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立案。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职权的; (五)滥用职权的; (六)明显不当的。
首先,我国《刑事诉讼法》将公安机关对于触犯刑事责任的行为立案条件做出了一般性规定,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关于所有犯罪的立案条件。其次,涉及经济犯罪时,需要注意的另一标准就是经济犯罪的数额问题,若数额较小,未达到需要追
不执行行政处罚的条件:行政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无危害后果的;初次违法,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或者当事人的证据足以证明其没有主观过错的等。
行政案件的案由分为:作为类案件、不作为类案件、行政赔偿类案件。其确定方法如下: (一)作为类案件案由的构成要素和确定方法 确定作为类案件案由的基本方法是划分案件的类别,以行政管理范围为“类”,以具体行政行为种类为“别”进行构造。案由的结构应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另一类是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不予处罚的条件: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
赌博罪立案条件是:以营利为目的,有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的;组织3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达到5万元以上的;组织3人以上赌博,参赌人数累计达到20人以上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0人以上赴境外赌博,从中收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