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法律词条>女性就业歧视

女性就业歧视

更新时间:2024-02-29 14:50:07

317
女性就业歧视是指在就业过程中,招聘单位对女性求职者因为性别原因而谢绝录用的现象。 这种歧视现象存在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生育阶段带来的成本等。女性就业歧视不仅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原则,也损害了女性的劳动权利,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要消除女性就业歧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提高性别平等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扶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友好的就业环境。
女性就业歧视

女性就业歧视

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职业中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工资报酬较高的职业中女性分布比例较低,在工资报酬较低的职业中女性分布比例却过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职业歧视。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

阅读全文>>

今年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27万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不少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性别歧视,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也意外让性别门槛再次悄然抬高。屡禁不止的性别歧视让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男生。现实中,女性遭遇就业歧视时,能够真正拿起法律武器的少之又少。一个难得获法律支持的案例似乎也并没有引起公众多大的关注:2013年12月,山西籍女大学生曹菊(化名),认为在应聘中遭到性别上的歧视,将招聘单位北京巨人环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此案开庭审理后最终达成和解,女生获被告方3万元的专项资金。在《就业促进法》发布并生效五年后,这起以维护女性合法权益为由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被称为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遗憾的是,这一个案并未激起更多女性加入到拿起法律武器反对就业歧视的行列中。湖北省妇联与湖北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18~64岁的受访者中有87.7%的人赞同男女平等不会自然而然实现,需要积极推动。问题是,权利争取不能仅等待外部的施予和恩赐,也要靠女性主观上的努力争取。如果受歧视的女性选择忍气吞声,用人单位自然有恃无恐。再者,学校教育也没给予学生法律意识上的足够启蒙。我...

阅读全文>>

在求职过程中,若公民受到性别歧视,可以通过到当地劳动部门进行投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同时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若求职单位存在性别歧视行为,求职者可以依法进行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第五章 职业教育和培训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职业能力开发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第四章 就业服务和管理 第三十九条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诚实信用、公平、公开的原则。 用人单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应当如实向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岗位需求信息。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职业中介活动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阅读全文>>

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该报告从职场发展、婚育观念、家庭责任等维度透视,分析职场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女性正在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职场上更大的发展,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很多女性希望能够实现事业和家庭兼顾。 职场女性平均月薪达 8545 元 超 3 成女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 40% 以上 该报告显示,2022 年,职场女性平均月薪 8545 元,低于男性的 9776 元,相差 12%,与上一年持平。但相比去年同期,女性的薪资涨幅为 5%,略高于职场男性薪资涨幅的 4.8%。女性薪资更快速的增长,意味着男女收入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 职场女性拼劲十足,68.9% 的女性每天工作超过 8 小时。而回到家中,女性又成为家务主力,每天操持家务 1 小时以上的女性达 50.9%,高于男性的 45.2%。 收入方面,女性能顶半边天,33.1% 的女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 40% 以上。同时,女性的开支不止用于吃喝玩乐,41.5% 的女性将收入主要用于租房或房贷,其次是子女抚养教育和储蓄理财,分别为 34.2% 和 32.4%。 职场女性比男性更 “高知” 但仅 3 成职场...

阅读全文>>

社会和法律界反女性就业歧视呼声的不断增强,女性就业歧视也从显性歧视专为隐性歧视。而隐性歧视就更不容易被发现和消除,从而使反女性就业歧视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在不同的女性就业领域内和工作岗位以及女性就业后的不同阶段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也是不同的。 女性就业歧视较为突出的表现如下: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但女性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女性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

阅读全文>>

我们在一些报刊上时有发现限制性别的招聘广告,有的公司招聘时虽然表面没有性别限制,可一旦进入面试阶段就将女性拒之门外。一些单位和部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企业在女职工孕期采取变岗变薪的办法,侵犯女职工合法利益。从由全国妇联牵头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看,职场中的女性权益仍在遭受侵害。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再就业较男性困难,49.7%的女员工认为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比下岗男员工高出18.9%;18至64岁人士的就业率,女性比男性低6.6%。城镇就业女性的年均收入大约是男性收入的70.1%;从收入分布看,城镇就业女性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占47.4%,低收入的女性比男性高19.3%,而年收入高于1.5万元的女性为6.1%,中等以上收入的女性比男性低6.6%。城镇男女收入的差距与就业状况和职业层次直接相关。女性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职业;在相同职业中,女性的职务级别又比男性偏低。女性在各类负责人中的比例占6.1%;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占22.8%,但这两类职业中,女性收入占同类男性收入的比例仅为57.9%和68.3%,低于平均水平。在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方面,国家和上海市...

阅读全文>>

一、就业歧视含义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为本定义的目的,劳动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就业机会权、报酬权、培训权、休息休假权、配置权、提升权等任何法律所规定的同劳动相关的权利。本定义所称的就业歧视包括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如果非因工作内在需要,用人单位给予一人比在相似条件下的其他人不利的待遇则构成直接歧视;如果一人属于具有法定前述某一典型特征的人群,用人单位对该人和其他不属于该群体的人适用相同的招聘、选拔、考核等涉及劳动权利的程序或条件,而结果将不利于该群体则构成间接歧视。但是根据法律规定以纠正本单位或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歧视为目的,而给予某一法定人群优惠的不被视为就业歧视。二、劳动经济中的就业歧视(1)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2)有关成员在同雇主代表组织和工人代表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存在──以及...

阅读全文>>

公司歧视女性犯法吗违法。求职过程中,若公民受到性别歧视的时候是可以到当地劳动部门进行投诉的。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第十四条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

阅读全文>>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