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知识
财税误区一:营改增误区,180天概念,是认证期限,既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而抵扣是认证当月抵扣,既认证通过的当月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核算当期进项税额并申报抵扣,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180天是认证期限,认证完了就当月抵扣财税误区二:办公用品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5种情况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也就是说取得专票,用于生产服务经营活动(这句话是废话,因为办公用品一般都用于经营性活动),不属于上述5种情况(非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非正常损失等),也就能抵扣!财税误区三:个人股权平价或无偿转让就不要交个人所得税!看看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7号规定:自然人转让所投资企业股权(份)取得所得,按照公平交易价格计算并确定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采用本公告列举的方法核定。即平价或无偿转让,税务机关有权核定转让价财税误区四:餐费就是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事业单位为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需要而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正常经营中,餐费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如:出差人员出差时非招待客户...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时,需遵循税法与会计法规的差异协调原则,确保纳税申报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根据相关法规,若会计处理与税务规定有差异,企业应按国家税收规定计算纳税所得额。若会计处理与税务规定无冲突,可按“调表不调账”原则,不改变会计记录。但若会计处理构成税法的一部分,则需按税法规定进行处理。因此,企业应首先判断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税务规定,如不一致需进行调整,以确保准确申报纳税。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中,当会计与税法对同一涉税事项规定有差异时,企业需要遵循一定的处理原则。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 因此,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时,应当首先判断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税务...
财产税包括以下几种税: 1、房产税; 2、城市房地产税、 3、城镇土地使用税、 4、车船使用税、使用牌照税、 5、车辆购置税、 6、契税、 7、遗产税。 财产税是指法人或自然人在某一时点所占有及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如房屋、土地、物资、有价证券等。有利于对社会全部财产的控制权进行优胜劣汰,从而促使经营能力差的资产拥有人的财富逐步转移到经营能力强的人手里。...
偷税漏税会没收房产,会要求先补缴税款,但如果税务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房屋可以成为执行标的,据此可被查封、拍卖。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财产税是对法人或自然人在某一时点占有或可支配财产课征的一类税收的统称。所谓财产,是指法人或自然人在某一时点所占有及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如房屋、土地、物资、有价证券等。财产税类税种的课税对象是财产的收益或财产所有人的收入,主要包括房产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税种。...
税收财政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平原则:税收财政应该遵循公平原则,即针对同样的情况,要求纳税人缴纳同样的税款。这意味着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或者消费等情况来确定其应缴纳的税费数额,以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 2、经济效率原则:税收财政应该遵循经济效率原则,即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财富水平; 3、简便易行原则:税收财政应该遵循简便易行原则,即制定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应该简单明了、易于执行和管理,避免繁琐和复杂的程序和规定; 4、稳定性原则:税收财政应该遵循稳定性原则,即制定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应该稳定可靠、不轻易更改,以避免对纳税人和市场产生不必要的不确定性和影响; 5、适度原则:税收财政应该遵循适度原则,即在制定税收政策和法规时,应该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税率和征收标准,以避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6、社会效益原则:税收财政应该遵循社会效益原则,即通过税收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 税收财政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性:税收财政的征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