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对共同犯罪盗窃金额的认定,应区分主从犯。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盗窃的总数额处罚;对共同犯罪中的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共同盗窃的数额处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盗窃的数额确定。《最高人民法
认定盗窃罪的未遂,主流学说采取失控说,即应当以盗窃行为人的盗窃行为是否使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失去了对该财物的实际控制,区分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凡是由盗窃的财物已经脱离了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的实际控制,即为既遂;如果窃取的财物实际仍在
三次盗窃未遂不能认定为多次盗窃,盗窃三次,其中一次未遂属于多次盗窃。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团伙盗窃犯罪属于共同犯罪的一种,法律对共同犯罪惩罚力度相对较大,但是,既然是共同犯罪,一般都会区分主犯和从犯,对多人共同盗窃未遂,原则上全案人员考虑未遂,均按照未遂的规定进行量刑,按照刑法总则的规定,
“多次盗窃”并非以每一次盗窃行为均既遂为成立标准,由于“多次盗窃”的立法原意是遏制和消除有盗窃习性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从而达到维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因而盗窃未遂行为足以表明行为人的盗窃习性,表
一、盗窃公私财产价值在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视为数额较大。二、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超过三万元至十万元的,视为数额巨大。三、盗窃公私财产价值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视为数额特别大。盗窃未遂可以比照
对于扒窃的未遂情形,不能一律认定为犯罪;认定为盗窃罪的,只能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扒窃行为,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扒窃行为,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属于行政处罚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
盗窃未遂是犯罪未遂的一种。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盗窃未遂,也仍然实施了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
入室盗窃未遂也能批捕。因为犯罪未遂,只是一种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并不代表不构成犯罪,入室盗窃未遂,也可以达到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条件。只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时,检察院就应当作出批捕决定:1、确实存在犯罪事实;2、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处有期徒
盗窃转化为抢劫的认定,一般有以下的三个方面,具体如下:1、行为人已实施了盗窃行为;2、转化抢劫的目的条件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3、转化的客观条件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盗窃罪通常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