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死亡社保赔偿多少万
死亡社保赔偿多少万

死亡社保赔偿多少万

2021-03-26 1,457
普法内容
按正常流程来讲,如果参保人员是在退休前或者退休以后死亡的,只要他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还未领取或者还未领取完的,个人账户余额中的参保人员的自我缴费部分,可以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发给他的法定继承人。而单位为其缴纳的部分则自动归入社会统筹基金中。如果死亡的参保人员有需要供养的直系亲属,发一次性补偿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死亡赔偿金100万怎样分配,死亡赔偿金多少
    死亡赔偿金100万怎样分配,死亡赔偿金多少

    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原则: 1.分配主体为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由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的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的立法本意看:赔偿权利

    2024-05-08 77
  • 2023中途死亡社保要怎样赔社保死亡赔偿标准
    2023中途死亡社保要怎样赔社保死亡赔偿标准

    首先,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属于社保的报销范畴,但并不是所有的医疗费用,对于自费药、进口药社保是不报销的,需要我们自费。而意外引起的医疗费用除工伤以外均不属于社保报销范围站在社保的角度来看,因自己不小心导致的摔伤、烫伤等应由本人自理,而因他人责

    2024-04-24 27
  • 老公死亡赔偿120万能得到多少赔偿金
    老公死亡赔偿120万能得到多少赔偿金

    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分配。直接受害人因损害事故死亡,其近亲属作为间接受害人享有独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近亲属的范围: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021-04-18 259
专业问答更多>>
  • 买了社保死亡了有多少赔偿

    买了社保死亡了不一定有赔偿。具体是:1、在缴纳社保后发生死亡是不予赔偿的;2、但是缴纳的有养老保险的,会发放丧葬费和抚恤金;3、因工死亡的,如果且缴纳的有工伤保险,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

    2024-04-06 15,340
  • 母亲死亡社保怎么赔偿, 母亲的死亡赔偿金是多少?

    【1】母亲85岁没有工作,但是有一年一交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如果母亲去世,一般情况下居民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是不支付母亲的伤葬费的。看看你父亲是否有工作单位,如果有父亲工作单位,由劳动保险基金项

    2023-02-13 15,340
  • 死亡协商解决50万,全保100万保险赔偿多少

    抛开事故责任认定,如果商业保险全包那最高可以得到100万保险公司理赔。责任事故方保险公司会自动代位追偿。所以一般来说最高能够得到保险理赔的只有100万。特别约定的除外。

    2022-10-16 15,340
  • 交社保工作期间死亡赔偿标准是多少?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

    2022-07-2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公司没交社保赔偿多少钱 01:16
    公司没交社保赔偿多少钱

    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应当承担以下责任: 1、赔偿劳动者少得或者未得的失业保险金损失; 2、承担应当由生育基金支付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费用; 3、承担工伤保险有关的罚款、滞纳金等责任; 4、赔偿给劳动者造成的其他损

    2,535 15,340
  • 社保每年交一万二领多少 01:05
    社保每年交一万二领多少

    社保每年交一万二领多少,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养老金待遇计算公式,基本养老金包含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而且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唯一不同的是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乘以1加本人

    3,975 15,340
  • 因公殉职赔偿多少万 00:56
    因公殉职赔偿多少万

    因公殉职赔偿多少,法律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赔偿项目: 1、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2,277 15,340
法律综合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汪世龙律师 汪世龙律师

上海靖予霖(南京)律师事务所 | 律所副主任

擅长:刑事辩护、企业法律顾问
咨询律师
139-0519-6185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